日前,针对近年来职场“35岁门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姜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考虑不同种类工作的特性和年龄匹配度,对一些需要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岗位,应当向35岁以上群体倾斜。
“虽然近些年已有约10个省份将部分岗位年龄调整为40周岁以下,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国家探索更优的方案。”
公司招聘35岁以上劳动者的意愿不强,根本原因不是这些人工作能力不行,也不是这些人体力就真的跟不上工作强度。
而是性价比不高,很多工作有三五年工作经验就能胜任,聘用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员工成本,会比35岁以上的员工成本低,而工作产出并没有太大区别。
求职者过剩,公司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当然更愿意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员工,这是公司的盈利性决定的。
不是简单的强化35岁的刻板印象,谈35色变,而是应该淡化标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还应该看到,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中,中年危机低龄化是一个趋势。关键是确保稳定健康的雇佣关系。
其实不仅仅是35岁,30岁就已经开始焦虑,甚至更早。说一个概念“四分之一生活危机,QUARTER-LIFE CRISIS”。
这个理论讲的是,通常,我们20多岁到30出头这段时间,被认为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通常身体健康,责任感最小,能够在职业和私人生活中探索机会和把握机会,觉得未来一片欣欣向荣。
然而,很少人会告诉你,这一阶段后半段,会经历一段不确定和焦虑的时期,会质疑自己的目标、计划甚至关系。这段时期就是“QUARTER-LIFE CRISIS,四分之一生活危机”。
人经历“QUARTER-LIFE CRISIS”时,其实与中年危机类似,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质疑的时期,通常发生在人们在25岁至30岁出头的时候。
有人会意识到,当所有的朋友都在事业前进的时候,自己陷入死胡同,甚至是面对失业。
QUARTER-LIFE CRISIS的具体表现是,感到自己被某种形式的承诺所束缚。会有某种分离或孤独感。觉得自己没有理由挣扎,可能试图回避他们正在经历的困境。
人怎么都能活着,想要饿死其实很难,无论是25, 35 , 45,如何找到匹配的岗位最大限度发光发热,需要社会配套规则支持。
35岁被裁,65岁延迟退休,中间这30年打算怎么混,横是不能找一树洞冬眠吧。
所以解决职场“35岁门槛”问题,应该创设更多工作岗位,求职者供不应求,让企事业单位没法对求职者“挑挑拣拣”。
而不是让现有岗位向哪个群体倾斜,中年人找工作不容易,其实年轻人也不容易,“低龄老人”更不容易。
目前35岁职场焦虑问题已经很突出了,而延迟退休又不可避免,35岁到65岁之间有漫长的30年,确实应该群策群力从国家层面去探索更优的方案解决这个问题。
点击收藏本站,随时了解时事热点、娱乐咨询、游戏攻略等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