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操66岁,曹丕40岁,曹叡36岁,为什
- 虎豹骑归曹昂管嘛
- 如果曹冲不死,魏国是否会被他所继承
-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文臣和武将死于箭
-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将军或名人最后是被无名
- 三国时,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典韦,他
- 三国时期曹魏战死过多少人
- 孙策得江东曹操败淯水主要内容
- 三国时期投降的名将不少,有的甚至功成名就
曹操66岁,曹丕40岁,曹叡36岁,为什
唯心论说:“因曹操过多,被曹操一代做过了,报应他家一代不如一代”;唯物论说:“曹操一生军旅闯荡,冰霜风雪,千锤百炼锻造,身体素质高,寿命长是必然的。反之,他的儿孙从小生长在温室,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终日吃喝玩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哪来长寿?”
虎豹骑归曹昂管嘛
不是
如果曹冲不死,魏国是否会被他所继承
曹冲不死,曹操也不会让他继承魏王世子之位,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关于曹操有意立曹冲为世子的说法都是“事后诸葛”,后人臆会而已。
曹冲是曹操与环夫人所生的幼子(不是最小的),曹操一直非常喜欢曹冲,曹冲更是当时著名的神童,流传至今的相关故事很多,但是曹操喜爱归喜爱,不可能会把魏王大位传给他。
曹操的儿子众多,真正能够得到曹操首肯,可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儿子是曹昂,他既是长子,而且算是嫡子,曹昂的母亲死得早,一直由曹操的正室丁氏当亲生儿子抚养成人,后来在曹操征讨张绣的战役中阵亡。
曹昂的死对曹操打击很大,甚至都被自己的老婆给休了,由于曹昂战死,丁氏迁怒于曹操,自己回了娘家不再给曹操当老婆了,曹操上门几次都没有办法把她请回来,可以想象丁氏对曹昂的感情有多深。
曹操既死了儿子,又跑了正妻,日子还得过,于是就又找了个老婆,就是卞夫人,她成了曹操的继室,也是曹操的第二任老婆,也是正室,她给曹操生了四个儿子:次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他们是曹操的嫡子,这非常重要。
我们无论是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里都能知道,曹操的魏王之位继承只在曹丕、曹植、曹彰三人之间博弈、争夺,当然还有题主说的曹冲。
为什么说魏王之位只能在那三个儿子中产生呢,因为他们都是正妻所生,这涉及到汉朝王位、爵位嫡庶传承法统,魏王曹操最为当时除皇帝外最有权势和威望的人,他的爵位传承绝对会遵循当时代的嫡子传承主流,更何况魏王之位具有比皇帝还强大的权力。
曹冲不能继承魏王之位的关键就是他是庶出,他的母亲环夫人只是曹操的一个妾室,除非曹操正室,立环夫人为正妻才有可能立曹冲为世子。
就算曹操为了曹冲能够正常继位换了正妻,曹冲要继承世子之位依然困难重重,首先是年纪上,曹操的次子曹丕比曹冲要大11岁,曹冲死的时候,曹丕已经二十多岁了,甚至都有了自己的儿子。
曹操要立曹冲为世子,那么一定会遇到原来正室所生四个儿子的不满甚至争夺,这种世子之位争夺历史上不少见,更何况那几个儿子都远比曹冲要成熟,在朝中各有各的势力,曹丕有司马懿相助,曹植有许攸等人站台,曹彰更是军中猛将,这些朝中资源不是年纪轻轻的曹冲能够拥有的。
曹冲年纪太小,需要成长,而这个成长的过程对于曹操来说却是最大的障碍,当曹冲成长起来,可以继承魏王之位的时候,曹操应该很老了,在继承人培养的这个阶段会形成一个真空期,曹的时候65岁,而如果曹冲没死,他才二十多岁,如此年轻的魏王如何能够面对三国鼎立、三国对峙的局面,更何况他的那些兄长们30多快40岁了,不但人生经验比曹冲强,更是在朝中势力远比曹冲要大,曹冲又如何镇住局面。
至于各种正史、野史记载的关于曹操自己说的如果曹冲不死,魏王之位不关其他儿子的事儿,甚至曹丕继位后自己也说如果曹冲不死,自己不可能当上魏王。
曹操只能在嫡子中选择,而嫡子中最为出色只有曹丕,他在各个方面都要比曹冲要优秀得多,甚至说,至曹昂死后,曹操考虑世子人选就是曹丕,根本就没有想过让曹冲来继承魏王之位。
其实,这些话对曹操来说,是对其他儿子的一种激励和鞭策;对曹丕而言,是对自己兄弟的一种客套而言,不用当真,就算你坐在那个位置,你也会如此说的。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历史有一定的规律,按照常理来分析,曹操让曹丕继承世子之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让曹冲继承世子之位。
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文臣和武将死于箭
给大家盘点一下《三国演义》中死在箭下或者被射伤的那些战将或者文臣,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收藏了:
1.黄巾军将领韩忠(死)
这是在《三国演义》的第2回中,阳城之战,混战中,韩忠被朱雋一箭射死;
2.“地公将军”张宝(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2回中,曲阳之战,刘备射伤了黄巾军boss“地公将军”张宝;3.黄巾军将领孙仲(死)
在《三国演义》第2回,宛城之战,黄巾军四面被围,孙仲北门突围,遇到刘备,刘备一箭射去,孙仲翻身落马,死于非命;
4.曹操(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6回中,荥阳之战,曹操率兵追击董卓军,在荥阳中了埋伏,董卓部将徐荣射伤曹操肩膊;
5.黄祖的部将陈生(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7回中,樊城之战,孙坚跨江击刘表,与黄祖交战,韩当出马与黄祖部将张虎大战三十合,陈生见张虎下风,前来助战,被少年孙策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6.孙坚(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7回中,岘山伏击战,孙坚落入黄祖的伏击圈,被乱箭射死;
7.吕布的部将薛兰(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2回中,兖州之战,曹军突袭兖州,薛兰兵败不敢回城,逃往巨野,被吕虔追来,一箭射死于马下;
8.孙策(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15回中,秣陵围城战,孙策率兵攻打秣陵,被城上一支流箭射中大腿,翻身落马;
9.秣陵骁将陈横(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5回中,秣陵之战,秣陵守将薛礼夜半出城劫孙策大营,中了埋伏,陈横被东吴战将蒋钦一箭射死。10.曹军猛将典韦(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6回中,宛城之战,曹军猛将典韦酒醉,双戟被盗,步战迎敌,被乱箭射死;
11.曹操的儿子曹昂(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6回中,宛城之战,曹昂将战马让给曹操,自己被追兵赶上,乱箭射死;12.夏侯惇(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18回中,夏侯惇追击高顺,被曹性一箭射中右眼,拔矢吞睛;
13.张辽(盔缨、战马)
在《三国演义》的第26回中,延津渡之战,张辽和徐晃夹攻文丑,张辽被文丑先射中盔缨,再射倒战马;14.关羽(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27回中,关羽千里走单骑,过洛阳关,被守将韩福射中左臂;
15.孙策(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29回中,孙策打猎,中途遇刺,面部中了毒箭,不久后身亡;16.曹军猛将史涣(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31回中,仓亭之战,曹军猛将史焕出战袁尚,战不三合,袁尚诈败,翻身背射,射中史涣左目,死于马下;
17.袁谭部将沮鹄(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32回中,邯郸之战,张辽追射沮鹄,应弦落马;
18.东吴猛将凌操(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38回中,夏口水战,东吴进攻黄祖,黄祖部将甘宁断后,一箭射死正在追击的东吴猛将凌操;
19.刘表大将黄祖(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39回中,东吴进攻黄祖,黄祖奔逃,被甘宁追击,一箭射下马来杀死;
20.蔡瑁之弟蔡薰(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45回中,三江口水战,甘宁一箭射死荆州降将蔡瑁之弟蔡薰;
21.黄盖(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49回中,赤壁之战,张辽在乱军中一箭射中东吴大将黄盖肩膀,坠入江中;
22.周瑜(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51回中,南郡之战,周瑜胸口中箭受伤;23.关羽(盔缨)
在《三国演义》的第53回中,长沙之战,关羽被黄忠一箭射中盔缨;
24.吴军战将宋谦(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53回中,吴军战将宋谦追击乐进,被李典一箭射中心窝;
25.太史慈(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53回中,合淝之战,太史慈中箭身亡;
26.许禇(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59回中,渭水之战,许禇大战马超,双方大军混斗,许禇裸衣,臂中两箭;27.马超叛将李堪(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59回中,马超部将李堪叛变,马超追杀之,曹将于禁放箭,误中李堪;
28.蜀将邓贤(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62回中,蜀将邓贤和泠苞夹击魏延,黄忠赶到,射死邓贤;
29.庞统(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63回中,庞统兵行落凤坡中埋伏,被乱箭射死;30.张飞(盔缨)
在《三国演义》的第63回中,张飞兵围巴郡,被严中头盔;
31.魏延(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65回中,葭萌关之战,魏延被马岱诈败,箭伤左臂;32.乐进(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68回中,合淝之战,甘宁一箭射中乐进面门;
33.王必(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68回中,洛阳叛乱,耿纪一箭射中王必胳膊;
34.夏侯尚(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69回中,交换战俘,黄忠一箭射中夏侯尚后心,带箭而回;
35.曹操(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72回中,阳平关之战,魏延一箭射中曹操人中;36.关羽(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74回中,关羽被庞德诈败射中左臂;
37.成何(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74回中,关羽水淹七军,一箭将正在顽抗的成何射落水中;38.关羽(伤)
在《三国演义》的第75回中,关羽兵围樊城,城上乱箭齐发,关羽被毒箭射中右臂;
39.张苞(战马)
在《三国演义》的第82回中,张苞被吴将谭雄射倒战马;40.黄忠(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83回中,黄忠追击吴军,被马忠射中肩窝,当夜死于御营中;
41.甘宁(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83回中,彝陵之战,甘宁带病上阵,被沙摩诃射中头颅,带箭而逃,死于富池口大树下;42.张辽(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86回中,张辽被丁奉射中腰部,回洛阳后疽发身亡;
43.韩琼(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92回中,凤鸣山之战,赵云一箭射中韩琼面门,栽落马下而死;44.徐晃(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94回中,徐晃兵围新城,被孟达暗箭射中额头,当夜死于营中;
45.万政(盔缨)
在《三国演义》的第95回中,箕谷之战,曹将万政追击蜀军,被赵云射中盔缨,惊落山涧;
46.张郃(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01回中,张郃木门道中埋伏,死于乱箭之下;
47.吴班(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02回中,吴班率兵攻击魏军浮桥,中箭而死;48.郭淮(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09回中,铁笼山之战,郭淮追击姜维,被姜维接箭反手射杀;
49.卢逊(死)
在《三国演义》的第116回中,南郑关之战,蜀将卢逊追击魏军,马陷吊桥,被魏将荀恺回身一箭射死。
纵观《三国演义》,死在箭下的共有29人,射死射伤敌将最多的箭手是甘宁,挨箭次数最多的是关羽。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将军或名人最后是被无名
说起历史上知名的将军或名人被无名小卒杀死的事,那可就太多了。不过,再怎么无名,只要你想弄清楚这些人是谁,总有办法。下面捡几个知名度比较大的冤屈的将军、名人,如陈胜、吴广、张飞、典韦、邓艾、钟会、姜维、项英、刘胡兰等说一下。顺便也说一下这些杀害名将和名人的无名小卒及其他们部分人的下场。
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多年历史上,农民起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但史书有明确记载的第一次农民起义,毫无疑问则是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也称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阳城(现在河南登封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个军官,押着九百名民夫送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去防守。军官从这批壮丁当中挑了两个年轻力壮、办事能干的人当屯长,叫他们管理其他的人。这两个人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都是贫苦农民。
七月,恰遇天下大雨,许多道路都被冲垮了,导致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按照秦律,误了期限是要杀头的。
陈胜、吴广商量说:“如今逃走是死,起义也是死,反正同样都是死,为什么不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呢?”由此,陈胜、吴广杀死了两个押送他们的军官,举行起义。起义军很快席卷了全国,那六个被秦国灭掉的国家齐、楚、燕、韩、赵、魏也蠢蠢欲动,纷纷公开响应起义,宣布脱离秦国,自立为王。陈胜判断失误,以为六国都是赞同起义的,结果,起义军攻至关中,进逼咸阳的时候,六国贵族各守各的地盘,看着起义军和秦军决战,谁都不愿意支援起义军。起义军成了一支深入秦军腹地的孤军,因而失败。
陈胜在退却途中,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吴广被他的部下田臧杀害。
说起张飞,凡是三国迷没有不知道他的。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是河北涿郡人,与刘备、关羽相遇,桃园三结义,助大哥刘备在河北起事。张飞勇武过人,与结拜兄弟关羽并称为“万人敌”。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义勇军参与扑灭黄巾军的战争,张飞与关羽一起加入,随刘备转战各地。因战功卓著,在刘备建立西蜀国时,张飞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右将军、车骑将军、西乡侯。
张飞的主要战绩有:单挑吕布,大战马超,义释严颜,大败张郃,长坂坡当阳桥一声断喝,吓退百万曹兵。
可惜就是这么一位盖世英雄,最后却死于两个无名小卒之手。
当时,关羽在荆州兵败被杀,张飞从阆中出兵江州。因为张飞急着给关羽报仇,故此每日饮酒,一饮即醉,对亲近部下非打即骂。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
这件事见《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大概经过是这样的:
张飞从成都面见刘备后回到阆中,即刻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手下两员将官范疆、张达告诉张飞:这些材料三天肯定置办不齐,须宽限几天才行。
张飞大怒,不准。让武士把范疆、张达捆在树上,每人鞭背五十。并且警告两人:如果限期置办不齐,就杀了他们。
范疆、张达由此害怕了,便商量对策,一不做、二不休,反正横竖是死,便动了杀机。夜里,两人各藏短刀,进入张飞帐中,哄骗卫士说有重要机密事,必须立刻禀报张飞。卫士相信了他们。他们进入帐中,杀了张飞。张飞这一年五十五岁。
可怜张飞一世英名,竟被两个无名鼠辈杀害。的确太冤!
张达与范疆杀了张飞以后,投奔东吴。孙权为了避免战事再次扩大无法收拾,便将张达、范疆押解送回蜀汉。范疆、张达被张飞之子张苞所杀。
说到典韦,那可是曹操手下首屈一指的猛将。因为相貌魁梧,膂力过人,表现英勇,又十分忠心,因而被曹操拜为校尉,日夜宿卫曹操。
曹操任命典韦为警卫头领,安排在自己身边,让他带领亲兵几百人,常绕大帐巡逻。典韦本人强壮勇武,带领的人又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经常是最先攻陷敌阵。他性格忠厚谨慎,经常白天在曹操身边侍立整日,夜晚在曹操大帐附近歇息,很少回到自己的住处。他喜好酒食,吃喝都是别人的两倍,每次曹操赐他酒食,他总是纵情吃喝,在旁侍候之人相继给他端酒添菜,需要几个人才能供应得上,曹操认为他非常豪壮。典韦好用大双戟与长刀等兵器,军中给他编了军谚说:“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自己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面对曹操大兵压境,便只好投降了。曹操甚为欢悦,便邀请张绣及其将帅,经常一同置酒高会。曹操行酒时,典韦持大斧立于其后,斧刃径有尺余,曹操不论走到谁的面前,典韦都举着斧在旁边护卫。
由于张绣投降,曹操放松了身心,又犯了喜欢年轻漂亮寡妇的毛病。一日曹操喝醉了酒,招来张绣的婶子邹氏陪宿。
张绣听说以后,颇感耻辱,大怒。但因害怕典韦的勇猛,一直不敢动手。后来,让手下偏将胡车儿趁典韦喝多了酒,偷出了典韦的双戟。
然后,张绣借巡视营中各帐,乘夜晚起兵,奇袭曹营。曹操被偷袭,一时措手不及,率几个随从近侍乘乱逃走。典韦率部下兵校十余人,在寨门前殊死恶战,掩护曹操。但张绣的越聚越多,混战中,典韦被张绣的群殴致死。也有人说是被张绣用矛从背后扎死。过去连环画(小人书)也是持这种观点。当然,不管典韦是被张绣手下人杀死,还是被张绣亲死,毕竟死于张绣之手,也实属冤屈。
这次混战,曹操部下除了典韦,死了很多人,其中也包括曹操的大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曹操听说典韦已死,为之失声痛哭,后来,为了纪念典韦,拜典韦之子典满为郎中、司马,引为近侍。
邓艾、钟会、姜维这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战争中,死于不同的无名小卒手中,因此把这三个人的事放在一起说一下。
(一)邓艾
邓艾,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他本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曹操攻下荆州以后,强令当地居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因年幼,邓艾最初是当放牛娃。十二岁时,又随母至颍川。他从小就有大志向,后遇到司马懿,是他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可以说,曹魏能在三国中始终保持实力最强,特别是后期,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的姜维。
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邓艾率先进入成都,迫使蜀汉灭亡。
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二)钟会
钟会,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魏事家、书法家,太傅、大书法家钟繇的小儿子、青州刺史钟毓的弟弟。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军平定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之为张良。累拜司隶校尉,插手朝廷大小事务及官员任免。
景元年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之战中,配合邓艾分兵进取,最终灭亡蜀汉。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结蜀将姜维,图谋占据蜀地自立,因担心邓艾坏他的事,故此诬陷邓艾。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以郭太后遗命之名,矫诏司马昭,为部将胡烈所害,被手下军兵乱刃杀死,时年四十岁。
(三)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姜维年少丧父,侍奉母亲,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因受到魏将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的重用。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公元254年),拜大将军,独掌军权,继续北伐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为躲避黄皓的,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景耀七年(公元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了邓艾率领的大军,退守剑阁,全力阻挡钟会所率大军进入西川。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率蜀国投降邓艾。
在钟会大军攻击下,姜维独力难支,內无粮草,外无救兵,兵败被俘。由于钟会特别喜欢姜维,姜维假意投降钟会,本意是要光复蜀汉,明着是要帮着钟会反叛司马昭,占据蜀地另立山头。不成想,姜维、钟会密谋的事件被钟会手下人探知,导致机密败露,钟会、姜维同时被叛乱士兵乱刃所杀。
项英, 湖北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名将。
1922年加入。在三大、六大上分别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历任湖北省总工会党团书记、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上海总工会党团书记、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副、中央江西分局书记、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央东南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兼政委。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项英和一起,率领留在苏区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1.6万余人,掩护红军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年底,鉴于形势恶化,作出独立自主坚持斗争的部署。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后,项英和在江南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国共达成“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共识后,项英在很短时间内,就把在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集合了起来,组成新四军。
皖南后,项英、周子昆等率军部10余人隐蔽于附近山区;1941年3月24日,项英、周子昆等在安徽泾县一个叫“蜜蜂洞”的山洞里被叛徒刘厚总杀害,项英年仅43岁。
这里需要简单介绍一下刘厚总这个人。正史上说他是原新四军政委项英的副官,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刘厚总,湖南省耒阳县曾家冲人,出身贫农;1926年参加农民暴动,后参加工农红军。这个人打仗非常勇敢,但有严重的“山大王”思想,喜欢独断专行,不喜欢和人团结协作。曾担任过湘南赤色游击队大队长、耒(阳)安(仁)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新四军军部特务营副营长、军部副官处第三科副官等。
据项英的警卫员回忆,项英等人是在皖南突围途中与刘厚总偶然遇到的。项英其实原先并不认识刘厚总,但一问,听说刘厚总是军部副官处的,项英便说:“好吧!那就跟我们一块走吧!”
1941年3月12日,项英一行经过两个月的转移和隐蔽,最后到了赤坑山上的蜜蜂洞。由于山洞太小,只能住下四人,因此,项英、刘厚总、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和他的警卫员黄诚住在山洞里;而项英的警卫员李德和、郑德胜、夏冬青等则住在半山腰的草棚里。
3月13日凌晨,刘厚总乘大家熟睡,枪杀了项英和周子昆,又对着黄诚开了三枪,取走了他们的武器和随身携带的黄金、银元、金表、钢笔,下山向国民党投降去了。因黄诚未牺牲,成为蜜蜂洞内唯一的幸存者和知情者。
刘厚总下山投降国民党,表明自己枪杀了新四军政委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国民党军后来去山洞里核实,因为项英等人的尸体已经被转移,没找到,因此没人相信他。把他当做奸细,送到军统局设在重庆的渣滓洞关押审讯,这一关就是五年。1948年,刘厚总被释放,潜回江西省新余县,1952年7月被新查出后逮捕,8月,在江西南昌被执行枪决。
说起刘胡兰,凡是上过学的人,没有不知道她的。因毛题词“生的伟大,死得光荣”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刘胡兰, 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员。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因少年丧母,其继母叫胡文秀,为了感恩继母,改名刘胡兰。她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担任团长。小小年纪,很有能力,全村大人小孩都服她。1945年进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回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主任。14岁被吸收为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进犯文水县城。为保存革命力量,县委大部分人转移了,因为刘胡兰年龄小,不引人注意,加上她熟悉当地环境,便主动要求留下来,继续坚持斗争。
1946年国民党大举进攻解放区,刘胡兰所在的云周西村也成为扫荡的目标。国民党军给村里派了一个叫石佩怀的伪村长。这个家伙非常坏,在村里派粮派款,把乡亲们折腾得够呛,对待员和革命群众很残忍。县武工队早就想处决这个人,但由于这个家伙很狡猾,经常更换住处,武工队摸不着他的踪影。刘胡兰知道以后,主动要求跟踪石佩怀,终于在一天夜里配合武工队处决了这个为害一方的村长。
你别看对石佩怀恨之入骨,但国民党却对石佩怀很倚重。听说武工队杀了石佩怀,驻文水县大象村(位于云周西村西北2公里处)的阎军营长冯效翼(也有写作冯效冀)率兵大张旗鼓地为石佩怀举行了,并派大象村恶霸地主、敌奋斗复仇队队长吕德芳带“复仇自卫队”分三路包围了云周西村,这是1947年1月12日(腊月二十三)的事。敌人将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了村南观音庙前的一个广场上。刘胡兰因叛徒石五则也被捕了。
敌人以为刘胡兰年龄小,一定经不起吓唬,便在她面前杀害了六位员石三槐、石六儿、张年成、石世辉、刘树山、陈树荣。然后问她怕不怕。怕,就说出她所知道的事,只要说出她所知道的事,就答应放了她。
在敌人威胁面前,刘胡兰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敌人恼羞成怒:“你小小年纪好嘴硬啊!你就不怕死?”刘胡兰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刘胡兰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地问道:“我咋个死法?”
当敌人告诉她:“用铡刀铡死你!”刘胡兰二话没说,紧了紧头上的,从容走向铡刀,壮烈牺牲,她的精彩人生永远定格在了15岁上。过去说16岁,应该是指的虚岁。
1947年3月下旬的一天,毛在转战陕北途中,听到任弼时向他汇报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迹 ,问:“她是党员吗?”任弼时说:“是,而且非常优秀,她才15岁。”深受感动,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得光荣”8个大字。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少年女英雄。
刘胡兰牺牲半年后,1947年8月1日晋绥分局破格(按规定年满18岁方可转正)追认刘胡兰为正式党员。全国解放后,刘胡兰的事迹被写成书,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生前所在村曾被改为“刘胡兰村”。她的英雄事迹被教育部编入到学校教课书中。
刘胡兰等7位烈士遭杀害的惨案发生后,全县军民义愤填膺。1947年2月2日,王震将军的三五九旅攻进了文水县城,文水县解放。清算、追查杀害刘胡兰等七位烈士的行动由此开始了。
尽管这些人都没有任何名气,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从1947年云周西村解放,到1963年2月,我一直在全力追查所有参与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凶手。
当年密谋杀害刘胡兰烈士的主犯之一、大象镇“奋斗复仇自卫队”队长吕德芳,“三料特务”(指国民党、日寇、阎系)吕善卿,在当年先后被。大象镇复仇分队长武金川被逮捕后押到云周西村。在刘胡兰烈士就义处,被怒火万丈的云周西村群众当场给打死了。
白占林、武金川、石喜玉、温乐德原来都是村里的民兵,在环境恶劣时,投敌叛变,当了复仇队员,1947年1月12日随敌回村,公开抓人、打人、。也先后得到应有的惩处。
后来担任云周西村伪村长的孟永安,被捕后病死在监狱中。
7烈士的阎系帮凶韩拉吉,因和伪乡公所指导员争风吃醋,内讧中被打死。阎系二一五团团长关其华,一营营长冯效冀,在1948年介休“张兰战役”中被解放军击毙。
解放后,制造和参与刘胡兰惨案的凶手,还有一批漏网在逃,并没有因为这笔血债的部分参与者被惩而停止对案情的进一步调查。
1950年3月,新开始“”运动,根据群众举报,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首凶、潜伏在贾令镇“万和堂”药铺的许得胜被捕,随后被枪决。
杀害刘胡兰等7烈士的首凶“大胡子”张全宝、侯雨寅,尽管后来隐藏得很深,但仍然被搜出,1951年6月22日被处决。
石五则、张生儿、张德润、张称扶、夏家鼎、李天科、李国卿、申灶胜、牛志义等,后来也相继落网。 1963年2月,刘胡兰等7烈士惨案的侦破和处理工作全部结束,凡参与过杀害刘胡兰等烈士的叛徒、特务、国民党军人,全部得到了他们应有的下场。
三国时,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侄子和典韦,他
张绣的一生是彪悍的一生。
尽管他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但他随即用彪悍的表现让曹操“看不顺眼又干不掉他”。
最后,胸襟豁达的曹操只得以极高的待遇拉拢了张绣。
张绣由此有了很好的结局。
或许是因为他给曹操的私人伤害太大,而结局又太好,所以,《魏略》引用了经不起推敲的流言来“涂改”了他的结局。
被轻视的张绣
曹操原本是极为轻视张绣的。
197年,曹操为消除腋腹之患,南征宛城张绣。
张绣当初跑到这边来,本来就不是来“创业”的,他只是跟着叔叔张济来“就食”,找东西吃的。
叔叔张济在攻打刘表的穰城时被杀,张绣接班。
刘表也不想和这些凉州人死拼下去,干脆让张绣进入宛城,供给他粮草,以他为北藩。
反正是来找吃的,吃谁的不是吃?张绣没有抵抗,麻溜投降了。
轻易投降的人,历来都是让人瞧不起的。
曹操娶了张济的遗孀。
曹操是个好色之徒,但绝不是一个管不住自己的人。他之所以急不可耐地娶张绣婶婶,不就是看不起人家嘛!
这还不算完。
张绣又收买张绣手下猛将胡车儿,有干脆干掉张绣的意思。
麻溜投降,换来的屈辱、危险,张绣当然要反抗!
张绣利用曹操的轻视,给了曹操刻骨铭心的记忆
曹操不是看不起我吗?好!将计就计!
张绣在调防时,请求穿越曹操军营。
曹操答应。
当时,在常规调动,没有作战任务时,甲胄、兵器是用车辆装载的,士兵不执兵器、甲胄,没有太大威胁。
旋即,张绣又表示:我们的车子太少了,装不了那么多甲胄。能不能让我的士兵穿着甲胄行动?
曹操答应!
张绣刚刚投降曹操,要说曹操有多信任自然是不太可能的。
曹操之所以一口答应张绣,唯一的解释是:曹操根本看不起张绣,觉得这哥们没种,不敢动他!
张绣有种!
在全副武装的部队进入曹营后,张绣立刻发动突然袭击!
曹操猝不及防,右臂受伤,幸有典韦拼死相救才得脱。
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全部遇害,10岁的曹丕乘马逃走。
爱将、长子、侄子被害,自己手上,曹操被自己轻视之人地伤了一把!
用能力赢得重视
尽管受了刻骨铭心的伤,曹操还是看不起张绣。
他总结时说:这一次的教训是没有留!大意了!
于是,曹操派出曹洪前去张绣。
在曹家兄弟中,当时的曹洪是相对比较年轻,也不太成熟的一个。
所以,分兵时,对于稍微重视一点的对手,一般都是委派让曹仁去干。
派曹洪去打张绣,显然是看不起张绣呀!
曹洪果然不行,被张绣所败,退回叶。
张绣,有两把刷子呀!
曹操自己来吧!
看不顺眼,又吃不下
197年十一月,携击败袁术之威,曹操亲自来征。
刘表派出部将邓济据守湖阳,支援张绣。
张绣严阵以待,不好对付,“处四战之地”的曹操耗不起,干脆把气撒在刘表援军身上,攻取湖阳,俘虏邓济,撤军!
198年三月,曹操再次来攻。
出兵前,荀攸已经认识到张绣不好搞,提出了建议:张绣比较能打,刘表又给他供应军粮,不好对付。我们急着去打,他们必然相互支援,我们先不去打,他们必然分离,所以,暂缓出军为好!
曹操不听,一定要亲手解决掉张绣。
搞了一个多月,曹操还是奈何不了张绣。
这时,曹操得知袁绍对汉献帝感兴趣,也决定撤军。
刘表驻于曹军退路必经之地安众,张绣尾随曹军,曹操腹背受敌,只得将聚为一团,每日数里,缓缓撤退,形势危急。
幸亏曹操多谋,利用夜暗,挖掘地道,运走全部辎重,并埋伏奇兵,张绣中伏,大败。
还没完!
张绣败后,对贾诩说:我不听你的话,前去追击,果然败了!
贾诩说:现在去追,一定能赢!
张绣立刻追击,果然取胜!
贾诩的解释,给张绣的用兵才能做了个“定位”:你用兵不如曹操,但胜过曹军其他将领。曹操初退,必然亲自断后,你去追,不能胜!曹操取胜后,必然留大将断后,你去追,一定胜!
贾诩之言,一阵见血。
曹操虽强于张绣,但地处四战之地,每次用兵都不从容,而派遣大将,则非张绣对手。
如此,曹操在一年半内三击张绣,始终不能消灭张绣!
张绣呀,曹操看你不顺眼,又吃不下你!
选择曹操
曹操的主要对手毕竟是袁绍,跟张绣这么搞下去始终不是个事,曹操只能采取非军事手段解决。
由于张绣的位置离许昌极近,位置重要,因此,张绣成了曹操、袁绍争相拉拢的对象。
贾诩认为:曹操志向远大,不会和你计较私人恩怨的。现在看来,曹袁绍靠谱,选择曹操吧!
张绣选择了曹操。
曹操极为兴奋,拉着张绣的手参加宴会,并让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结为亲家,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
当初,张绣与曹操无仇,他麻溜投降曹操,曹操又是娶人家婶婶,又是拉拢人家大将,又是要除掉他。
如今,张绣与曹操可谓有深仇大恨,曹操却如此待之。
尊严,是打出来!
好待遇,好结局
投靠曹操后,张绣表现出了极高的军事才能。
官渡之战,他力战有功,被升为破羌将军。
205年,张绣征袁谭有功,食邑增加到两千户!
当时,连年战乱,天下户口顿减,曹军众将的食邑没有超过一千户的!
可见张绣所得到的待遇之高!
207年,曹操征乌桓,招张绣前来。
张绣病死于途中。
《魏略》流言
对于张绣之死,《魏略》有一段经不起推敲的记载。
五官中郎将曹丕记恨当年之仇,对张绣说:你杀了我各个,有什么面目站在这里?
张绣心不自安,。
不过,这个记载是经不起推敲的。
首先,这个记载有事实性错误。
张绣之死是在207年,而曹丕211年才出任五官中郎将。
曹丕直到210年才出仕,换而言之,在张绣死时,曹丕尚未出仕。
其次,以常理而言,当时的曹丕,还不具备“吓死人”的条件。
当时,曹操瞩意的继承人不是曹丕、曹植,而是神童曹冲。
据《三国志.魏书二十》记载:曹操屡次对群臣提到,对曹冲“有欲传后意”。
曹冲去世后,曹操对曹丕说:这是我的不幸,却是你们的幸运!
曹丕后来自己也承认:曹冲若在,他接不了班。
曹冲生病、去世皆在208年,所以,张绣去世时,曹冲仍然是最有可能的接班人。
因此,当时的曹丕,虽是曹操之子,但既不是官员,也不是曹操的继承人,即便对张绣不满,张绣又何至于呢?
张泉之死
张绣去世后,其子张泉嗣。
219年,魏讽叛乱,被留在邺的曹丕。
张泉受到牵连,被杀。
魏讽之乱,是当初荆州“降二代”及拥汉反曹势力的一次大反扑。
事后,曹丕为铲除拥汉派的力量,进行了大清洗,连坐死者数千人。就连曹操重臣钟繇也受到牵连,被免官。
也就是说,张泉之死,是曹丕对拥汉势力,尤其荆州“降二代”的一次“无差别打击”,谈不上刻意为兄复仇。
总的来说,张绣的一生是彪悍的。
他原本早早归降,但为曹操轻视,遂奋起反抗,给了曹操刻骨铭心的痛。
此后,经过几次与曹操的大战,他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赢得了曹操的尊敬。
曹操胸怀大志,放下私仇,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识曹公大志,果断归顺,为之力战,建立功勋,堪称一段佳话。
至于曹丕逼其“”,只是好事者的流言罢了。
三国时期曹魏战死过多少人
如果说是单单计算魏国的死亡人数,这个估计只能估算而无从考证,但可以考证三国时期的死亡人口。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263年,蜀国约有人口108万左右;魏国约有443万人口;而公元280年,吴国约有256万人左右,考虑到还有黑户什么的,而且还有战乱,可以认为在公元263年吴国约有人口350万左右,而魏国和蜀国约有500万和130万左右,那么全国就有980万左右了,相比于中平元年的约有5900万,期间死亡人数约为五千万人口左右。
到了公元280年吴国投降,三国统一,在263到280十七年间,战乱死亡人口内,兵民约死亡百万左右。
也就是说三国百年间死亡人数约为5100万左右,还不加上百年间死亡父子两代,爷孙三代的,还有不在三国治理范围的,所以我认为三国百年间死亡人数约为5500万左右。
相比于一战死亡人数约为3000万,二战死亡人数约为5500~6000万人,可以说是胜于一战堪比二战了!
孙策得江东曹操败淯水主要内容
公元196年,安定了许都的曹操考虑着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此时,曹操控制汉献帝,拥有豫州、兖州,全国其他各地的诸侯分别是∶袁绍拥有冀州,兼控制青州、并州;公孙瓒控制幽州;公孙度控制辽东;刘璋拥有益州;吕布控制徐州;袁术控制淮南;孙策控制江东一部;刘表控制荆州;关西诸将马腾、韩遂、李傕等人控制凉州、京兆尹;张鲁占据汉中。
三国时期投降的名将不少,有的甚至功成名就
于禁投降关羽非议多的原因只有一点,关健原因是,罗贯中不喜欢于禁,咱人首先都是看三国演义长大的,第一个印象老罗说此人是好的,咱就认为是好的,老罗说此人是坏的,咱就以为是坏的,后来隨着年纪的增长和认识的加深,但也是转不过弯的。